关于邵阳县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
县财政局局长 唐荣贵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预算草案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决算反映,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34700万元,为新口径预算31644万元的109.7%,较上年增加7076万元,增长25.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675万元,为新口径预算21868万元的103.7%,同比较上年增加4949万元,增长27.9 %;上划两税(增值税、消费税)8878万元,为新口径预算8380万元的105.9%;上划所得两税完成2106万元,为新口径预算931万元的226.2%,较上年增加447万元,增长26.9%;上划省级税收1041万元(上划省级营业税923万元,资源税118万元),为下放基数465万元的223.8%。
2010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75514万元,为年度预算数189314万元的92.7%,较上年增加39827万元,增长 29.4%。其中: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4348万元,为年度预算数的99.2%;
国防支出170万元,为年度预算数的100%;
公共安全支出6655万元,为年度预算数的77.5%;
教育支出34597万元,为年度预算数的98.4%;
科学技术支出803万元,为年度预算数的95.3%;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708万元,为年度预算数的82.8%;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725万元,为年度预算数的97.6%;
医疗卫生支出19343万元,为年度预算数的89.1%;
环境保护支出6630万元,为年度预算数的100%;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381万元,为年度预算数的68.6%;
农林水事务支出24048万元,为年度预算数的92.4%;
交通运输支出5630万元,为年度预算数的89.5%;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367万元,为年度预算数的46.3%;
商业服务等事务支出3838万元,为年度预算数的80.3%;
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211万元,为年度预算数的100%;
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960万元,为年度预算数的96.8%;
住房保障支出5851万元,为年度预算数的82.8%;
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195万元,为年度预算数的68.2%
其他支出4054万元,为年度预算数的79.2%。
2010年财政收支保持平衡。当年财政决算构成情况是:全县地方财政收入22675万元,上级各项补助收入151665万元(含地方政府债务收入2800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7900万元,收入总计192240万元;全县当年财政决算支出175514万元,专项上解支出2926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3800万元,支出总计192240万元,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2010年为确保我县财政预算的顺利执行及各项财政工作的圆满完成,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平稳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围绕县委、县政府部署的“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惠民生”等方面扎实开展工作,取得较好成绩。2010年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财政增收、经济增长,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依靠管理促进增收。认真落实收入任务和责任,加强收入跟踪考核,调动各方抓征管促增收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信息化征管手段的作用,加强税收稽查,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全力做到应收尽收。加大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税收监管,严格执行“以票控税、先税后票”的管理办法,规范代征代扣,确保税收颗粒归仓。加大清理欠税力度,促进税源转为税收。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办法,为全面加强和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依法将非税收入及时足额收缴入库。年内,实现财政收入3.47亿元,突破3亿大关,“国、地、财”三家收入首次全部过亿。二是深入实施投资拉动。积极夯实要素保障,加速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做实产业基础,实施社会民生重点项目,保持投资强劲增势。年内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4.8亿元,增加扩大内需资金安排,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三是加强产业培育。进一步突出工业、服务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特色优势,重点加大对“小巨人”工程扶持力度,加大对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和重点园区产业的培育力度,通过产业发展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提升经济发展对财税增长的贡献率,培育财税可持续增长的内在动能。年内共开工建设重点项目41个,其中市级重点工程项目7个,县级重点工程项目34个。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4.8亿元,增长26.2%,纳税过百万元的工商企业达41家,比上年增加8家。四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对国家明确规定的税费优惠政策及时兑现到位,发挥好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激励作用,年内办理企业退税500多万元。认真做好了企业技改、重装、节能减排等项目的申报工作,办理12家企业的申报工作。
(二)科学投入、优化支出,民生民力持续改善
一是加大了对公共事业及基础设施投入。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实现24348万元,比上年增加2430万元;公共安全支出实现6655万元,同比增加308万元,增长4.85%;教育支出实现34597万元,支出增长幅度较大,年内新增了10所合格制学校建设,教师绩效工资也得到了基本落实;农林水事务支出实现24048万元,同比增加8846万元,大幅增长45.31%,年内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数4.4万人,新建沼气池2000口;交通支出5630万元,同比增加1020万元,增长22.13%,新建乡镇通村水泥公路50公里;文化体育、科学技术、环境保护及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住房保障支出实现5851万元,新增廉租住房建设500套,一期已完工,二期正在建设中。二是积极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发放种粮补助6031.3万元;对16715户农户发放财政扶植资金1016.82万元;对56922户林农发放退耕还林补贴3271.1万元;对2409户移民计8520人发放口粮补助214.59万元;发放家电下乡产品4.4万台,补贴金额868万元;发放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1.1万台,补贴金额1481万元。三是认真做好社会保障工作。财政拨付8095万元让新农保工作扎实推进,11.96万名年满60周岁的农村老人每人每月领取55元的基础养老金。县财政补贴975万元,全面推行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群众用药负担明显减轻,使我县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得到缓解。同时,进一步落实城市、农村低保制度,企业养老保险、机关养老保险制度和再就业政策,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三)创新体制、深化改革,财政绩效不断提升
一是深化了部门预算改革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按照预算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将其中7个单位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深化政府采购改革。加强了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建设,扩大了专家库范围,共征集政府采购评审专家129名,有效促进了政府采购评审活动公平、公正、规范运作。年内共接受采购计划13506万元,实际采购11579万元,节约财政资金1927万元,资金节约率14.27%。三是健全管理机制。制定了《邵阳县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实施办法(试行)》、《邵阳县乡镇财政精细化管理暂行条例》、《邵阳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等管理制度和办法,优化了财政资金分配、审批、拨付程序。开展了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初步建立起了“上级补助、地方支持、村民自筹”奖补结合、多元稳定投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四是严格财政监管。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家电下乡”财政补助等惠农资金的专项检查及非普九债务、乡村债务等清查工作,依据检查情况,向被检查单位、相关部门提出了改进管理、完善制度的建议意见,为促进财政改革和优化财政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年内对全县3个企事业单位、10个乡镇财政所、70个乡镇农机站、经管站、计生办、动物防疫站、中心学校等基层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检查,处罚了8个站所。对31个执收单位票据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查处存在违纪行为的执收单位9个,涉及违纪金额186万元,已处理违纪单位8个,及时纠正了票据使用中的不规范行为。
2010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过去的5年,既是形势变化最复杂、困难挑战最集中的时期,也是我县财政改革力度最大、发展步伐最快、成就最显著的时期。全县地方财政总收入规模由2005年的1.64亿元增加到3.47亿元,年均增长16.1%;支出总量由2005年的4.73亿元增加到17.55亿元,年均增长30%。在财政实力不断壮大的同时,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能力逐步提升。一是构建阳光财政,不断强化主动服务的保障意识。对于事关民生的实事、好事,只要是力所能及,都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全县支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直接用于民生的支出由2005年的1.93亿元,增加到现在的11.17亿元,年均增长4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40.8%提高到63.6%,提高23个百分点。二是构建公共财政,不断磨炼灵活机动的调控能力。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灵活运用各项政策工具,千方百计稳定经济发展。三是构建和谐财政,不断健全帮困扶弱的配置体系。2010年上级财政下达到我县各类转移支付资金15.17亿元,是2005年3.67亿元的4.13倍;下达到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户、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的直接补助1.18亿元,是2005年0.28亿元的4.21倍;下达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种粮补贴0.49亿元,是2005年0.068亿元的7.2倍。四是构建精细化财政,不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政府集中采购改革、“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财政改革顺利实施,进一步理顺了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和规范了各单位支出行为。积极推进预算编制改革、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创新监督机制等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了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位一体、协调互促的财政运行体系。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科学发展的地方。对此,我们将改进工作方式,加快创新步伐,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1年预算草案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对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以发展经济、壮大财力为基础,以服务大局、严格监管为主线,以公平分配、改善民生为重点,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努力促进重大改革实现新突破,民生福利取得新改善,为“十二五”开局之年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财政保障。
2011年全县财政预算总收入目标任务为39919万元,同比去年决算数34700万元增加5219万元,增长1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5489万元,上划中央两税10621万元,上划所得税2549万元,上划营业税1116万元,上划资源税143万元。
当年可列入年初预算的收入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5489万元,上级补助收入53906万元,上年结余(结转)收入13800万元,预算外及基金收入953万元,收入合计为94148万元。本级一般预算支出91222万元,上解支出2926万元,支出合计94148万元,财政收支平衡。
三、2011年工作思路及重点
为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和挑战,切实转变观念,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科学把握财政发展改革规律,强化政策支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2011年财政收支政策和工作重点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依法理财,全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优化整合财政资源,重点服务全县大项目、大工程、大产业。一是服务项目建设。继续落实县委、县政府“强工富县”战略,突出支持企业发展。按照创建“省级工业园区”总体目标,重点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重点保障优质稻、油茶、牲猪、烤烟等四大主导产业建设。对S317改造、G207邵塘一级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积极筹措资金,推进项目进程。二是构建多元融资体系。充分发挥行政经营性资产、城镇建设投资、资源性资产融资平台作用,撬动和吸纳信贷资金,企业资金、民间资金搞建设、扩内需,努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投资体系。三是积极争取省厅支持。认真分析经济发展形势和国家宏观经济财政政策,积极向省厅反映实际困难,千方百计争取省厅到我县开展第四轮扶贫,以扶贫为契机,争取中央、省级财政重点支持,缓解我县财政困难压力,促进我县经济的大发展。
(二)勤征细管,推动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一是巩固增收基础。利用有限财力着力培植骨干税源,加大工业发展、园区建设、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税收增长亮点,对当年新增工业税收的县所得部分奖励60%给企业所在地乡镇政府,提高乡镇招商引资兴办企业的积极性。要着重服务邵阳南方水泥厂等一系列规模企业,让其成为我县纳税龙头企业。继续实行煤炭、石膏矿产资源税费统征,力争矿业对财政增收的贡献再上新台阶。推行“房地产税收征管一体化”及“碎石税收统征”办法,取消河砂砂石统征政策,出台由相关单位和乡镇征收措施,确保足额征收。大力支持烤烟生产,促进财政增收。同时,加强税源分析,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和企业经营形势变化,全面掌握影响税收收入变化的因素,牢牢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二是强化税收征管力度。积极配合税务部门抓好收入征管,加强重点税源监控,认真清理并严格执行税收减免政策,做到应收尽收。三是努力拓宽增收渠道。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提高国有资源和公共资产对财政的贡献,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财政优势。
(三)推进改革,完善财政运行机制
一是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将所有政府性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进一步提高预算的完整性和透明度,严格预算追加审批程序,强化预算约束。原则上全额预算公务员津补贴及教师等绩效工资,离退休按照上级文件规定标准预算;教师绩效工资参照公务员标准预算;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绩效工资按决议执行。二是全面推广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单位的专项工作经费和部门系统相关的专项经费一律与部门捆绑使用,不再实行专项经费报账处理。三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集中财力支持农村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抓好村账乡管工作,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四是探索财政监管机制。出台财政资金监管新举措,充分发挥乡镇财政就地就近实施监管优势,加强对财政资金的跟踪问效,特别是要强化对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投资项目和民生工程资金的使用监督和支出绩效评价,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格责任追究,加大对违法违规问题的处理处罚和信息披露力度。同时,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建立健全政府采购监督处罚机制。
(四)优化支出,推进社会公平和谐
一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深入贯彻省政府文件精神,厉行节约、严格支出,尽量压缩一切非生产性开支。严格控制公费旅游,原则上去年已外出考察单位今年坚决不批。单位购车严格审批,严格控制,严格标准,对于超标准购车的一律不支付。公用经费严格按照标准核定,压减招待费开支,坚决不允许突破上年基数。二是认真做好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落实减免税费、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职业培训补贴等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继续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低保补助水平。进一步完善医疗基层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对城镇和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所需的资金足额安排到位。三是大力支持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落实城市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就学的各项政策,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大力支持做好家电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等惠农工作,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质量。继续推进村级一事一议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项目,重点支持农田水利建设,逐步完善农业保险费补贴政策,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积极支持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推进构建平安社会。足额保证上级政法保障机制经费到位,所有下拨专项经费经县政府研究审批后拨付使用,总的原则是不降标准,确保政法经费到位。
各位代表:一个新的五年规划又如约而至,新的规划对我们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信心百倍,让我们振奋精神,克服困难,真抓实干,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圆满完成所定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