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数据 > 统计公告
2010年邵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1-03-28 来源: 【字体:

2010年邵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赶超晋位、富民强县为目标,按照转方式,调结构,抓项目,增后劲,夯基础,惠民生,转作风,强保障的总体要求,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给力求变,强力推进,有效实现了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目标。
  一、综 合 经 济
  经济发展又好又快。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5585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5493万元,增长6.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9632万元,增长22.6%;其中工业增加值202565万元,增长22.4%;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7067万元,增长23.7%。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0731万元,增长13.5%;其中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实现增加值15485万元,增长14.8%;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39573万元,增长22.8%;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1039万元,增长12.5%;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255万元,增长13.8%;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31076万元,增长5.3%;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5303万元,增长12.7%。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8.336.535.2,分别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提高3.5个百分点、下降1.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贡献率为10.8%,第二产业贡献率为54.8%,第三产业贡献率为34.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7263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6410元。
  全面或超额完成省定为民办实事工作任务。2009年,全县承办省定为民办实事项目28个,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其中11个项目超额完成任务。全县共落实为民办实事资金43679万元,其中国债资金17265万元,占总投入的36.8%;省级资金8851万元,占总投入的20.3%;市级资金306万元,占总投入的0.7%;县级资金6101万元,占总投入的13.9%;群众自筹和捐资10561万元,占总投入的24.1%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2010年,新农村建设示范村91个,增长62.5%。农产品加工企业155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2家,完成销售收入97500万元,实现利税3751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达94个,增长129%;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8626户。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3500万元,实现增加值18550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4%。其中农业产值167500万元,实现增加值107800万元;林业产值15000万元,实现增加值11500万元;畜牧业产值110200万元,实现增加值59800万元;渔业产值7500万元,实现增加值4800万元。
  全年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165.63万亩,增长1.8%。粮食种植面积96.44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11.37万亩,增长9.2%;优质稻种植面积55.35万亩,增长2.13%。烟叶种植面积3.1万亩,下降22.5%;玉米种植面积16.59万亩,高粱种植面积8550亩,薯类种植面积31.2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5.1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8.76万亩,糖料种植面积0.026万亩。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2000吨,增长1.2%

  全年共免疫牲畜175.5万头,免疫家禽256.4万羽,免疫率100%。全年出栏牲猪101.2万头,其中肉猪98.3万头,增长5.1%。三元杂交猪比率达95.9%,提高4.69个百分点。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927个,增14.7%。能繁育母猪4.96万头,增长2.27%。出栏肉牛3.56万头,增长3.19%;出栏羊4.01万头,增长2.82%,出栏家禽454万羽,增长0.4%;生猪存栏59.06万头,家禽存笼374万羽。全年肉类产量80170吨,增长3.64%;其中肉猪肉产量68062吨,增长2.87%;禽蛋产量2900吨,增长11.54%;养殖水面4.2万亩,水产品产量0.9万吨,下降21%
  全县森林覆盖率为44.29%,提高2个百分点;林地面积146.24万亩,增长0.2%;活立木313556万方,增长5.7%。完成造林面积3000亩,实施退耕还林705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平方公里,在水土流失地区实行封育保护8平方公里。新造优质油茶林16345.1亩,垦复油茶林面积35368.7亩。
  水利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全年共投入资金13210万元,同比增长30%,兴建维修各类水利工程221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8处,投入资金377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2平方公里,旱涝保收面积达25.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49.8万亩,新增0.31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45万亩。年末全县中小型水库蓄水总量0.586亿立方米,总用水量61271万立方米,人均用水量624.2立方米。解决不安全饮水人数4.38万人。
  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01069千瓦,增长4.36%。大中型拖拉机404/11138千瓦,分别增长9.19%11.92%;小型及手扶拖拉机902/11403千瓦,分别增长1.92%1.42%。排灌机械42122/190443千瓦,分别增长1.19%1.91%。农用载重汽车21158辆。机耕地面积1533300亩,增长3.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势头强劲。2010年,全县工业实现总产值588309万元,增长40.7%。实现增加值202565万元,增长22.6%77家规模工业完成产值475542.34万元,增长45.14%;实现增加值148219万元,增长26.2%;非公有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7800万元,增长33.17%;按企业规模分:大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5200万元,增长68.78%;小型企业实现增加值143019万元,增长31.9%。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5900万元,增长26.65%;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4500万元,增长3.56%;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66800万元,增长47.0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900万元,下降26.63%。按轻重工业分:重工业实现增加值93200万元,增长26.55%;轻工业实现增加值55000万元,增长26.55%。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74300万元,增长47.71%;实现利润16300万元,增长48.21%;实现利税30300万元,增长37.35%;亏损额为230万元;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2.64%,增长17.47%;规模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8%。出口交货值23600万元,增长20.54%。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12767万元,增长18.22%。实现增加值54346万元,增长8.4%。工业企业实缴国税7312万元,增长21.05%;实缴地税4788万元,增长27.87%。纳税1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38家,税额达6783.2万元。54小巨人企业实缴税金2009.5万元,增长21%

  建筑业乘势发力。县城开发建设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给力发展,助推全县建筑业蓬勃发展。2010年,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8959万元,增长18.5%。其中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安装总产值47397.6万元,增长21.82%;实现利润总额26800万元,增长28.5%;实现增加值37067万元,增长23.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5.35万平方米,增长30.5%;建筑竣工面积45.34万平方米,增长29.3%
  电力生产和供应保障有序。全县现有变电站8座,水电站9座。2010年实际完成供电量32790.087万千瓦时,增长142.99%;其中居民用电5432.2534万千瓦时,增长6.85%;农业用电25899.584万千瓦时,增长38.6%;工业用电7776.93千瓦时,增长106.18%
  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8900万元,增长27.5%。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73300万元,增长12%;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59700万元,增长3%;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446400万元,增长58%。其中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59400万元,增长52%;工业技改完成投资378600万元,增长45%。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69317万元,增长28%。其中41个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5.8亿元,增长68%。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重点工程项目15个,完成投资11.6亿元。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12500万元,增长35%;第二产业投资425940万元,增长42%;第三产业投资80460万元,增长22.3%
  房地产业稳健增长。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31076万元,增长5.3%。新建城镇廉租住房面积6000平方米,城镇居民困难户住房解决率22%;年内商品房竣工面积4.08万平方米,增长8%;商品房现房面积2.8万平方米,增长10%;经济适用房投资640万元,增长128%;商品房空置面积0.28万平方米。
  五、贸易经济
  城乡消费需求两旺。国家惠民政策的实施,有效地刺激了城乡消费。全县家电下乡44122台,补贴金额1001.6万元;摩托车下乡6291台,补贴金额408.9万元;汽车下乡2296台,补贴金额919.8万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3500万元,增长18.5%。按城乡分:城镇消费191800万元,增长20.86%;乡村消费61700万元,增长11.73%。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208200万元,增长18%;住宿和餐饮业45300万元,增长20.9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增加值39573万元,增长22.8%。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1039万元,增长12.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13个,完成零售额2285.96万元,增长46.7%;其中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6599.7万元,增长49.4%;日用品类744.9万元,增长60.3%。限额以下及个体批发零售业额187174.2万元,增长15.45%。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6家,完成营业额1805.5万元,同比增长124.4%;其中餐饮业1805.5万元,增长27.8%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县引进内联引资项目103个,合同引进资金67.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2.8亿元,同比增长25%。新批外资项目3个,合同引资3600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690万美元。103个项目中,工业项目65个,占总项目的64%;农业项目26个,占总项目的25%;其他项目212个,占总项目的11%。签约投资超亿的项目4个,其中由中国建材集团投资的谷洲水泥厂项目,总投资达13亿元,第一条生产线于2010930日点火投产;投资1.5亿元的瑞柏粮油公司于201012月投产;投资2亿元的湖南长江粮油发展有限公司于201011月动工兴建。
  六 交通、邮政和通讯
  交通邮电业欣欣向荣。2010年,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5485万元,增长14.8%。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16730辆,其中客车397辆,摩托车44372辆,货车997辆。全县本年新增汽车3473辆,其中新增轿车2973辆;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13360辆,私人轿车保有量11072辆,本年新注册轿车2983辆。全县铁路营运37.4公里,火车站2个;公路线路年末里程3460.0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4公里。二级公路351.69公里,三级及以下公路3054.5公里。本年新修通乡公路4条,24.64公里;新修通村水泥公路27条,52.5公里。全年货物周转量345388.59万吨公里,增长18.92%;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340583.59万吨公里,水运货物周转量4805万吨公里;货运量1222.47万吨,增长16.84%;其中公路487.47万吨,水运735万吨。旅客周转量48345.12万人公里,其中公路47785.12万人公里,水运560万人公里;客运量1286.96万人,公路1203.56万人,水运83.4万人。全年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量17385.99万元,增长30.04%,按新统计口径计算,其中邮政业务量3445.44万元,增长26%,通讯业务总量13940.55万元,增长94.16%。其中电信业务量3055.55万元,增长2.7%,移动业务总量8679万元,增长43.6%,联通业务总量2188万元,增长157.16%。全年报刊发行430.4万份,增长17.77%;杂志发行量34.9229万份,增长19.38%;函件投递85302封,其中快递14973封,邮政农资下乡90.6万元。年末局局用 交换机总容量8.95万门,增长2.7%;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5.5369万户,其中城镇电话用户1.2071万户,乡村电话4.3298万户,新增局用交换机容量0.34万门,年末电信互联网用户13196户,增长27%;本年新增互联网用户3460户,增长18%;年末拥有基站310座,新增50座,新增投资3537万元;其中移动公司153座,新增20座;联通基站85座,新增11座;电信基站72座,新增19座。年末拥有移动电话232050户,新增40404户,其中3G天翼用户2365户,增长35%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稳健增长。2010年全县财政预算总收入达34700万元,增长25.72%。其中税收收入22463万元,增长20.97%。其中国税完成11469万元,增长18.2%;地税完成10466万元,增长29.2%。财政完成13027万元,增长32.7%。地方财政收入22675万元,增长25.72%。其中上划中央两税8196万元,增长23.6%;上划所得税2106万元,增长22%;非税收入12237万元,增长35.1%。财政总支出175514万元,增长29.35%。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24048万元,增长45.31%;社会保障支出33725万元;增长24.94%;教育支出34597万元,增长16.27%;科学技术支出803万元,增长26.2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708万元,增长43.77%;医疗卫生支出19343万元,增长66.29%
  金融保险运行平稳。金融保险业增加值7036万元,增长13.2%。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17085万元,增长17.2%。其中外币存款额1.74万元。企业存款余额87301万元,增长58.35%;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96733万元,增长49.4%。各项贷款余额142220.81万元,增长16.47%。其中短期贷款102683.81万元,中长期贷款39537万元。农村信用社贷款90348万元。存货比为10023。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53431.93万元。
  保险业取得新突破。2010年共完成保费收入17102万元,增长15.7%。其中农业保险和车辆险3400万元。其中人寿保险收入13520万元,增长16.8%;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收入413万元,财产险510万元。赔付额2119万元,增长21.4%;其中寿险给付188万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和给付122万元,增长32.5%。财产保险收入1889万元,增长15.7%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事业强力支撑。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10年,全县国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870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62人,农业技术人员561人,卫生技术人员1267人,教学人员6164人,经济人员16人,会计人员76人,统计人员9 人,图书档安文博人员49人,新闻、出版、播音人员12人,艺术人员18人,政工人员73人。全县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7个。实现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62740万元,实现利税总额18329万元,增长8.36%;实现增加值21255万元。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899万元,增长38.5%;其中安排科技三项经费300万元。全县申请专利59件,增长12%,授权专利14件,完成产品认证企业8个。
  教育事业不断提升。2010年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3所,年末拥有学校面积89万平方米,改造农村中小学校危房2.4万平方米,增长30%。年末拥有学校269所,其中普通高中7所, 175个班;初级中学48所,572个班;小学214所,1848个班。在校学生122704人,其中高(职)中生10789人,初中生34270人,小学生77645人,特殊学校在校生191人。共有女学生68204人。毕业生29265人,其中高中毕业生3994人,初中毕业生11066人,小学毕业生14215人。辍学221人,其中女性163人。特殊学校在校175人。幼儿园在园儿童10929人,比上年增长2.2%,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享受免费教科书学生人数122704人,下降2.7%。小学招生14307人,初中招生11618人,高中招生4439人。职业高中1所,24个班,教师108人。全县共有专职教师5755,其中公务员23人,高级职称273人,中级职称2994人,初级职称2608人,未评职称的286人。2008年参加高考人数4116人,本科上线人数702人。
  九、文化、广播、体育、卫生
  文化事业不断加强。2010年,全县文化产业总产出23120万元,文化产业增加值14429万元,增长11.2%。年末拥有县级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0.8万册,纪念馆1个;公共文化设施18个;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项目2处,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项目2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处。乡镇文化站23个。艺术表演场所1处。民间艺术表演团体18个,县级电影放映队1个,农村电影放映队38个,放映电影7700场次,电影观众218万人次,电影放映收入148万元;送戏下乡52场。
  全县现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个,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机构23个。电视覆盖人口92万人,覆盖率为93%,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有线电视入户数4.8万户。
  全县拥有县级档案馆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0.0289万卷(件)。
  全县现有教练员11人,其中女性5人。全面健身运动参加人数0.3万人次,开展全民健身项目33项次。全年共开展群众体育活动36次,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参与人数10万人,达到国家规定体育锻炼标准人数8.6万人。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33次,参加人数2.68万人,其中女性0.68万人。参加省级比赛获得奖牌7块。全年体育彩票发行额160万元。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2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共拥有床位1604张。其中乡镇卫生院29个,拥有床位829张。现有卫生技术人员163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829人,注册护士602人。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50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5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881人。医生中女性208人,占医生总数的29.3%。全县25个乡镇场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79.7157万人,平均参合率为94.2%。全年共诊疗人数815682人次,住院56987人次,出院55462人次,治愈率86.9 %;新生接生率100%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数量突破百万。2010年,全县总户数260749户,总人口1029890人。其中男性544126人,女性485764人,男女性比为112100。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889948人,非农业人口139942人。城镇人口232209人,乡村人口797681人,常住人口88.44万人。女性初婚人数5312人,其中晚婚人数2139人。年内出生9549人,其中男婴4952人,女婴4597人,出生率9.27‰,死亡5070人,死亡率4.9‰,人口自然增长率4.37‰。全县100岁以上老人45人,增长31.25%;其中男性11人,女性34人。年龄最大的106岁。全县计划生育率97.7%,节育措施落实率98.45%,以村为主率80.4%。年度结婚人数8046对,离婚927对,补发婚姻登记549对,女性初婚人数5312人。女性绝育人数2236例,男性绝育人数478例。
  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全县2010年末国有单位262个,集体单位47个,其他单位数29个,单位从业人员27276人,其中女性8776人。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总报酬56561.7万元,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5091.5万元。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20886元,增长17.27%;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386元,增长9.87%。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98.36元,增长9.3%。按类别分:人均工资性收入7845.2元,增长9.1%;经营性净收入1349.93元,增长12.5%;转移性收入1864.55元,增长0.4%;财产性收入275.93元,增长2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9.39%,比上年增长0.4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552.44元,增长8.5%。其中人均交通通信支出589.98元,比上年增长30%;人均旅游支出156.62元,比上年增长4%;人均购房建房支出521.75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人均食品支出3236.39元,比上年增长9.5%;人均衣着支出854.6元,比上年增长10%;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377.78元,增长2%,人均住房面积27平方米。百户城镇居民年末拥有:摩托车8辆,电话50部,移动电话190部,冰箱88台,彩电110台,组合音响20台,空调30台,热水器88台,洗衣机95部,家用电脑33台。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55.23%,比上年下降2.39%。农民人均纯收入2652元,比上年增长10.55%。其中:人均工资收入1114.58元,比上年增长9.86%;家庭经营纯收入1005.16元,增长1.62%;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531.93元,增长34.6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4.29元,增长10.6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总支出2494.38元,增长9.74%;其中食品支出1392.9元,增长5.23%;衣着支出93.18元,增长7.65%;居住支出309.57元,增长5.2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85.49元,增长20.22%;医疗保健支出252.57元,增长34.11%;交通通信支出139.46元,增长1.47%;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178.86元,增长15.11%;其他商品及服务支出42.35元,增长66.16%;人均居住面积30.43平方米。百户农民家庭年末拥有:冰箱29台,摩托车12辆,彩电91台,固定及移动电话97部。全年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935万元,增长199%;年末农村脱贫人口1.2万人,年末农村贫困人口10.22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
  社会工程不断巩固。年末就业劳动力32万人,新增就业人员1.086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0.44万人,增长18%;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2%,下岗职工再就业0.35万人。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02万人,其中职工3.69万人;已参加失业保险1.46万人,增长0.9%;已参加医疗保险4.03万人,增长3%,其中职工2.9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92万人,增长3.5%;参加生育保险2.55万人,增长5%;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0.8323万人,增长4%;领取失业保险0.07万人。全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98万人,其中60岁以上农民领取养老保险人数11.96万人。城镇低保年度累计保障17360人次,增长2.77%;年末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16666人,减少1.57%;年末城镇低保累计发放保障金2213万元,增长32.5%。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保障50826人,增长1.69%;其中集中供养678人,增长7.62%;累计发放五保供养金1109万元,增长84.9%;各类收养性福利单位床位720张,年内收养人员685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43个。销售社会福利彩票836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58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33万元,新建扩建乡镇敬老院2个。农村危房改造1757户,其中新建11587户,维修599户。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35.67万亩,其中成灾面积16.76万亩,绝收面积2.22万亩。
  年末全县工会组织603个,工会会员62893人。年内筹集春风行动资金195万元,帮扶困难职工2662人次。
  十一、节能减排、环境保护
  人居环境不断改善。2010年,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0.93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5.49%。全县工业三废排放达标率9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7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率15%,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9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100%,工业固体物综合利用率97.29%,比上年下降1.81个百分点。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12平方公里。,废气处理率80%;域内水资源总量13.17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279.26立方米。域内水资源总用量6.1271亿立方米,人均594立方米;年均降水量1286.3毫米,平均气温17.2℃,平均日照1514时。全县总体水质状况一般,满足Ⅲ类标准的断面比例占40%,满足Ⅳ类标准的断面比例占30%,满足Ⅴ类标准的断面比例占10%,超过Ⅴ类标准的断面比例占20%
  十二、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
  安全形势和谐稳定。全年安全生产事故152起,死亡人数20人,比上年下降20%;其中交通事故144起,死亡11人,煤矿事故24人,工矿商贸企业事故5起死亡4人,非煤矿山1起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283.8万元。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3/亿元,工矿商贸十万人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3.5人,煤炭百万吨事故死亡率4人,道路交通事故万车事故死亡率1.83人。
  社会保障措施有力。2010年,全县共受理治安案件2299件,查处治安案件2292件,查处率99.7%;刑事案件立案1705件,侦破案件995件,破案率58.4%。万人刑事案件发案率16.77起,法院受理各类民事案件1159件,增长4.41%;民事案件结案1127件。受理行政案件16件,增长300%,结案18件,增长350%;火灾事故发生次数118次,下降25.8%。有罪判决的案件203件,有罪判决率99.51%,有期徒刑人数252人,其中女性5人;起诉280人,起诉率98%;批捕293人,批捕率72.5%;出庭280人,出庭率100%。经济案件受理40人(件),立案侦查19件(人),结案率100%,直接挽回经济损失168万元。律师事务所215人,为困难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73件,其中民事案件149件,民事案件24件。公证处1个,办理公证数380件;人民调解委员会860个,全县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006起,调处成功3005起,调处成功率99.9%
  注:
  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速按不变价计算。
  3、因第六人全国人口普查未公布正式数据,人口数据暂按年报数据统计。
  4、劳动工资因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工资状况未确定,暂只按目前的统计口径计算现有的行业劳动工资状况。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主办单位:邵阳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联系方式:0739-6821117(县政府办) 0739-6834107(行政审批服务局)
网民监督举报电话:0739-6560308(县委网信办) 版权所有:邵阳县人民政府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3007878号 湘公网安备 43052302000107号 网站标识码:4305230028
主办单位:邵阳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邵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