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数据 > 统计数据
邵阳县发展油茶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5-09-30 来源: 【字体:

邵阳县发展油茶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在邵阳县有悠久的栽培历史。2006年,邵阳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将油茶产业作为全县支柱产业来抓。经过八年多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了中国茶油之都中国油茶之乡全国油茶基地示范县邵阳茶油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一系列国字品牌。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油茶产业,为县委、县政府发展油茶产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近段时间,课题组采取听汇报、实地走访和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调查研究。本次调研共收集汇报材料10份,召开座谈会6次,走访2个有关部门和3家相关企业以及6个油茶生产乡镇,问卷调查12个油茶种植大户和60个林农户。

  一、邵阳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1、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为加快油茶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营造油茶产业发展氛围、优化油茶产业发展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出台政策支持。200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综合开发的决定》(邵发[2007]9)、《关于落实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政策,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邵办发[2009]1号)、《邵阳县80万亩油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等一系列文件,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在税费、用地、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在技改、创新、创品牌、纳税等方面给予奖励;对专门从事机械化垦覆的专业服务机构,给予农机具购置补贴。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整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以工代赈、扶贫、国土整理、农业开发、农机补贴、新农村建设等专项资金,统筹用于油茶产业开发,有效地促进了油茶产业发展。如对新造油茶林补助900/亩,低产油茶林改造补助300/亩;对完成油茶产业发展任务的乡镇及村支两委给予适当奖励等。三是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油茶产业发展办公室,配备专门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对油茶生产的研究和指导。为进一步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决定,县委县政府还采取县直机关单位联基地、机关干部联农户的办法,服务基地建设和土地流转,促进了全县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2、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邵阳县油茶种植有近500年的历史,油茶栽培和茶油文化源远流长,素有三湘天然油库的美誉。种植面积最高年份达到45.2万亩,茶油年最高产量达240万公斤,曾在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农民逐渐变主业副业,油茶生产进入到只取不予阶段,导致全县油茶林大面积荒芜、树龄老化、病虫危害严重,单产急剧下降。为了扭转油茶生产的不利局面,200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将油茶产业作为农业支柱产业来发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油茶产业发展,油茶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12年,全县油茶总面积达到53万亩,其中新造油茶林7.8万亩,改造低产老油茶林11.7万亩。茶油产量也不断提高,全县平均亩产茶油达到17.3公斤,是油茶低改前亩产茶油3.1公斤的5.6倍。

  3、发展模式呈多样化。通过政府引导和不断探索,全县呈现出多种油茶产业生产模式。一是企业租赁模式。油茶企业直接流转农户的林地造林,农户不仅可以从企业得到林地租金,还能就近获得劳务机会。如湖南瑞柏茶油有限公司、邵阳县华强粮油发展有限公司采用此种模式改造低产油茶林1.5万亩,新造油茶林0.3万亩。二是大户承包模式。即农民出力出山,大户承包出钱,造管风险共担,所得利益均沾的方式组织油茶造林。目前,此模式已成为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的主体模式。如黄亭市九洲村支书谢景峰就在该镇的永兴、九洲等村承包开发2000亩油茶基地。三是合作开发模式。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由公司投入资金,农民以土地入股,所得收益按股分成。目前,有很多社会资金在我县注册公司,与农户合作开发油茶基地0.3万亩。据统计,全县共完成油茶林土地流转15万多亩,培育油茶种植大户367户。这些生产模式的出现,有效推动了油茶产业规范化、集约化、科学化发展,提高了油茶生产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

  4、油茶加工初创品牌。为改变我县油茶加工原始作坊榨油的落后状况,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中国茶油之都中国油茶之乡的品牌优势和油茶资源优势,招商引进长江粮油瑞柏茶油等一批茶油规模加工企业,加上县内培育的华强粮油兴隆粮油日日恋茶油等,年加工能力超过1万吨。同时,积极争创国家、省级农业(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茶油知名品牌,瑞柏茶油华强粮油成为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涌现出了茶籽皇宝庆桂芳日日恋蓉峰等一批精制茶油品牌。其中湖南瑞柏茶油有限公司生产的茶仔皇牌茶油系列产品,荣获全国首届绿博会金质产品奖、第一届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暨第四届中国义乌国际林产品博览会金奖、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邵阳县华强粮油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宝庆桂芳牌野生茶油荣获“2008第三届中国长沙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2010年中国中部国际农博览会金奖和湖南省著名商标。我县的油茶加工已从以前的作坊式初加工向现代化深加工发展,油茶品牌已初步形成。

  二、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林地流转不畅。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县大部分油茶林分配到户,以家庭为单位独立经营。近几年来,我县通过引导林农对林地合理流转,公司和大户造林明显增加,有利于油茶产业的发展。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土地流转存在诸多困难。一是农民有恋土情结,集中连片供地困难。由于农业生产集中连片生产效率高,业主追求规模效益的愿望强烈。而林农普遍担心土地流转后,自己没有土地经营,存在宁愿抛荒,不愿失地的心理,总认为土地荒了总比没了好土地荒了也比转了好。本次调研问卷调查的60个林农有此心理的占85%。湖南日日恋茶油公司在白仓镇新民村的油茶基地,就因农户土地流转难,种植不很集中连片,给管理带来诸多不便。二是林地流转法制不全,业主投入存有顾虑。目前在土地流转问题上缺乏操作性强的法律和政策依据,与农户订立20年或30年不等的长期合同的公司(大户),收益与农户按约定共享,担心油茶收益高时,农民毁约要求收回土地,或者肆意提高租金,滋事生非。与农民签订5年造林合同的公司或大户,5年后油茶进入挂果期就移交给农户,收益与己无关,管理积极性不高。调查中村干部及林农普遍反映,这些种植大户只保证验收时油茶苗的成活率,在生产管护上非常疏忽,油茶苗长势差,有可能推迟油茶挂果期,降低油茶生产效益。

  2、资金投入不足。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整合了大量涉农资金,对油茶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但还是不能满足油茶产业发展的需要。一是补贴资金标准偏低。据调查,油茶要培植五年才开始挂果,从整地造林到受益每亩需投入资金2000元以上。其中第一年翻耕需500/亩,栽植和苗木费260/亩,每年中耕除草等田间管理需300/亩。生产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变数多、风险大,政府对新造油茶林每亩补贴900元偏低。二是补贴资金拨付偏迟。本次调研走访的12个种植大户均认为政府对油茶造林的补贴资金拨付偏迟。新造油茶林亩补900元,实行“42111”分五年补贴方式。且当年冬季栽植的茶林要到第三年夏季验收后才能领到第一批补贴。而新造林的投入第一年占60%以上,承包大户资金周转困难,不利于承包油茶林的管护。如黄亭市镇的谢景峰在该镇的九洲村承包造林1000亩,就因资金缺乏目前连除草等工作都难以完成。三是信贷渠道不畅。油茶产业开发资金投入大,无论对于油茶开发公司还是分散的农户,仅靠公司和个人的自筹资金远远不够,依靠政府的补贴资金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通过信贷资金支持,才能真正解决油茶产业发展资金瓶颈。目前,我县虽出台了金融机构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但由于相关机制尚不完善,难以实施,信贷支持油茶产业发展力度远远不够。

  3、部分乡镇重视不够。从本次走访和听取汇报了解的情况看,少数乡镇认为发展油茶产业是林业部门的事,或者说是油茶产业发展办公室的事,与当地乡镇政府关系不大;部分乡镇认为发展油茶生产不能给政府增加税收,而且在短期内难以见效,不能给乡镇主要领导带来政绩,他们认为做与不做、做多做少、做好做坏都是一个样。因此,这些乡镇在每年县委、县政府部署油茶生产工作之后,只进行一般性的布置,没有具体抓落实,甚至放任自流。近年来,尽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油茶生产,但每年仍有不少乡镇完不成县里分配的年度油茶生产任务。特别是对油茶采摘管理重视不够,办法不多,有些甚至不闻不问,导致油茶过早采摘,出油率下降,油质变差。

  4、油茶加工问题凸出。目前,我县油茶加工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油茶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大部分茶油加工企业规模偏小,设备陈旧,出油率偏低,少数企业仍是半机械化榨油坊生产初级食用油。油茶深加工仍然是条短腿。大量茶枯、茶壳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高等级保健茶油的炼制、化妆品茶油开发、茶皂素提取、茶壳综合利用等方面水平还很低,致使油茶综合开发效益不高。同时,油茶加工企业原材料供需矛盾明显。由于油茶林老化、产量不高以及产地作坊式加工点较多,提供给油茶加工企业的原材料较少,县内油茶加工企业的原材料大部分要从县外进口。如湖南瑞柏茶油有限责任公司年加工能力5000吨,需原材料2万吨,年产值可达3亿元。由于原材料供应不足,该公司实际每年只生产1600吨茶油,且85%的原材料靠从县外采购,县内提供的茶籽只有15%

  三、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抓好邵阳县油茶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全县油茶产业水平,建议县里成立高规格的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与,统一组织协调全县油茶产业的发展。下设正科级油茶产业发展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油茶生产的日常工作和技术指导;各乡镇设立相应机构,负责本辖区的油茶产业发展相关工作。同时实行油茶产业发展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油茶产业发展工作量化考核目标,实行分级负责,责任到人;明确乡镇场党委书记为油茶产业发展第一责任人,乡镇长为第二责任人,林业站长为技术负责人,并进行严格考核,将油茶产业的发展纳入行政问责、绩效考核范围。

  2、出台林地流转管理办法。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是振兴油茶产业的必由之路,而实现规模化、集约化,首先要解决林地流转不畅的问题,建议县委县政府根据国家现行政策,制定适合我县县情的林地流转管理办法。其次,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建立林业产权交易管理中心,大力推行油茶林地合理流转,办理转让、竞买等业务,使林权所有者凭林权证能自由转让,解决油茶林地流转不畅的问题。第三,合理进行引导,充分发挥政府组织、监管和服务职能,变强制为引导,变干预为服务,抓好林地流转的宏观调控、监督监测和中介服务。第四,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林地流转的好处,使广大群众改变陈旧观念,立足长远发展经营,积极支持和参与林地流转。对两年以上的荒山,政府可考虑通过一定经济、行政手段,强制进行流转。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油茶生长周期长,投入大,承包大户投入多,见效慢,风险大。为促进我县油茶产业健康发展,建议县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适当提高油茶造林补贴标准。将新造油茶林补贴提高到1200/亩,并在加强造林监督的情况下及时拨付补贴资金,简便拨款手续,实行一卡通发放。二是建立优惠信贷制度。充分运用欧洲银行对我县发展油茶产业贷款,支持企业(大户)发展油茶产业,鼓励银信部门对油茶生产发放小额贷款,并对贷款发展油茶生产、加工的企业(大户)给予贴息优惠。三是将油茶生产纳入农业保险范围。本次调查的几个乡镇的情况统计表明,近几年我县新造油茶林成活率平均在60%左右。特别是今年受高温干旱天气影响,平均死苗率达50%,严重的黄荆乡长湘村等死苗率高达90%,严重挫伤了林农发展油茶生产的积极性。建议参照种植业等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将油茶生产纳入到农业保险范围,以保护油茶林种植户的利益,增强林农参与油茶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4、提高油茶综合开发水平。目前全县油茶生产水平还很低,加工档次也不高,经济效益较差。为加快我县油茶产业发展,提高油茶产业经济效益,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强油茶生产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油茶生产科技水平,同时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依托他们的科技资源优势,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着力实施五个一工程,即建成一个以良种油茶林为主的80万亩油茶生产基地,一个以油茶新品种示范为主的油茶博览园,一个以茶油及茶油系列产品为主的油茶专业要素市场,一个以茶油美食为主的茶油美食文化一条街,一个以茶油及茶油系列产品生产加工为主的油茶精深加工产业园。确保到十二五期末,新造油茶林35万亩,低改油茶林45万亩,全县油茶林总面积达到80万亩。支持油茶加工企业引进先进加工技术,在高等级保健茶油炼制、茶油化妆品开发、茶皂素提练、茶壳综合利用上取得突破,争创国家级知名商标茶油产品,真正把油茶产业建设成为我县农民致富、企业增效、财政增收的支柱产业。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主办单位:邵阳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联系方式:0739-6821117(县政府办) 0739-6834107(行政审批服务局)
网民监督举报电话:0739-6560308(县委网信办) 版权所有:邵阳县人民政府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3007878号 湘公网安备 43052302000107号 网站标识码:4305230028
主办单位:邵阳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邵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